一方面,部分权益理财收益大幅回升,一些新发权益类理财募集规模频超预期;另一方面,不少存量权益公募产品规模持续缩减。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长期以来,受股市震荡、权益理财收益表现不佳等影响,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配置意愿减弱,导致不少存量权益理财产品规模缩水。2024年以来,权益理财产品在新设和资产配置策略方面更多呈现出“稳健基础上求进取”的倾向,尤其部分有相对优势的理财机构持续强化产品创新和资产配置策略能力建设,使得近来部分权益理财产品吸引了投资者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银行理财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更为理财公司的权益理财布局带来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部分理财机构正在积极调整业务策略,通过加强权益产品布局、夯实投研体系建设,以期增强银行理财的竞争力。
近来,含权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持续“向阳”。3月以来,含权类理财产品净值维持修复向好趋势。兴业研究在最新发布的3月理财报告中指出,截至3月,权益类、混合类、商品及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年内累计回报(年化)环比分别提升9.31个、2.00个、6.50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存续的理财产品中,含权类产品净值增长表现优异。兴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3月,含权类理财产品单月净值增长率继续领跑。其中,短久期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较好,单月净值增长率在2%—3%之间。
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也显示,截至2024年4月14日,权益理财产品成立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9089%,近3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8933%,最新存续规模为404.2286亿元。
受业绩回暖影响,投资者对权益理财的配置意愿也在逐步回暖。相比2023年年底,近来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回升趋势显现。兴业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6万亿元、0.04万亿元、0.04万亿元,环比分别减少386亿元、增加24亿元、增加6亿元。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指出,春节以后,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部分理财公司在逐步布局含“权”固收及混合类理财产品,但权益类理财产品新发数量上未有明显变化。
从市场表现来看,近来多家理财公司发行含权产品,收到市场积极反馈。招银理财于2月份上线“招银理财睿和稳健安盈优选封闭6号混合类理财计划”,募集规模达超13亿元。4月初,招银理财又推出招智价值精选一年持有混合类理财计划,首发募集规模突破20亿元,购买人次约1.1万。渤海银行、光大理财、民银理财等理财公司也相继推出多只含权类理财产品。
此外,部分理财公司宣布提高含权理财产品募集上限。3月11日,光大理财公告称,根据客户需求,计划对“阳光橙安盈5号(15M定开)”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进行调整,由此前的30亿元调整至50亿元。
部分含权理财产品认购火热的同时,也有不少权益产品大幅“缩水”,市场表现差异化进一步扩大。
南财理财通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2024年2月28日,35只权益类公募产品最新存续资产规模大幅缩水,总计仅为51.29亿元,单品平均存续规模仅为1.47亿元,23只产品存续资产规模低于公募基金5000万元的清盘线。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分析表示,近年来,A股权益市场持续震荡调整,行业、主题快速轮动,投资机会转瞬即逝,极大地考验了权益类基金经理获取收益的能力。业绩表现不佳,叠加投资者赎回冲击,导致大量权益类公募产品规模缩水,乃至长期成为清盘基金中的主力。
琢磨基金总经理火焱认为,影响权益类公募产品规模缩水的原因是多重的。过去3年左右时间,投资者端未能形成较好的赚钱效应,这导致在投资者看来已经相对算“中长期持有”的情况下,依然多数收获了一定比例的负收益,使得投资体验不佳,投资者持有信心严重受损。此外,在许多主动类产品持续未能跑赢行业指数或产品基准的情况下,叠加近期部分原知名基金经理的负面消息,也导致投资者对于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的信任度和好感度有所影响。
王杰进一步指出,目前,公募基金清盘已日渐常态化,优胜劣汰的新格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正加速形成。而与基金公司不完全相同,理财公司虽然也有清盘或提前终止相关产品的现象,但很多情况是出于风险控制和锁定收益的考虑。
“然而,理财公司也要顺应监管趋势,主动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创新投入,提供差异化、有竞争力的权益类产品,尽量避免可能的清盘或提前终止操作对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王杰如上表述。
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和专业化的投研能力,越来越成为理财机构权益理财优势凸显的关键所在。
招银理财相关业务人士透露,该公司基于对各细分资产和策略的深度研究,结合较完善的资产配置方法论,综合运用多资产、多策略,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并取得相应的业绩表现。
上述招银理财相关业务人士进一步指出,理财公司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多资产多策略配置体系,搭建权益投资能力,持续提升产品业绩;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客户需求,创新“不赚钱不收费”等费率模式,让利于民,增强客户的理财获得感。
火焱也强调,受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需求偏好的影响,2024年以来,权益理财在产品新设和资产配置策略方面更多呈现出“稳健基础上求进取”的倾向,在控制波动和组合回撤的前提下,为权益资产保留适度风险敞口,以更匹配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者需求。
从资产配置的方向来看,股票、黄金衍生品等成为2024年权益类理财产品关注的重点。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指出,存量权益理财产品的主流资产包括股票、债券等。其中,股票是重要的配置方向,中证指数这类相关权益资产由于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也更受机构青睐。近来新发权益理财产品在配置资产上,更倾向于稳健型产品和降低股票配置比例的产品,以满足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平衡的需求。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则认为,从近期持仓数据来看,权益类产品倾向于配置公/私募基金、股票和股权。其中,基金以混合类和权益类为主,股票则覆盖了各个热门板块。同时,部分理财公司配置指数基金的比例也较高,但行业整体来看并未有特别偏好。
在火焱看来,近年来,指数类资产愈发受到关注。一方面,由于供给端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低成本的指数型工具随着市场发展逐步成熟,有效性不断提高,受到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被动型指数工具产品在权益资产的配置占比中不断提高,将是未来长周期内的投资选择趋势。
上述招银理财相关业务人士也透露,该公司权益理财产品配置以A股投资为主,以黄金、衍生品、境外资本市场为补充,并与自主股票投资和公/私募基金投资相结合。在投资过程中,投研人员须密切跟踪各类策略的驱动因素和运行环境,通过对不同策略的动态调整和风险控制,努力取得与产品定位相匹配的投资业绩。
随着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理财公司权益体系布局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新“国九条”明确指出,要鼓励银行理财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等。
上述招银理相关业务人士指出,理财公司要立足客户需求,积极探索多资产、多策略配置实现稳健收益的银行理财商业模式,通过加强权益产品布局、夯实投研体系建设,以期增强银行理财客户的获得感。